CalendarZ

    • English English
    • español español
    • français français
    • português português
    • русский русский
    • العربية العربية
    •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 主页
  • 宗教假期
  • 国家法定假期
  • 其他日期
  • 在这一天
  • 工具
    • 日期转换器
    • 年龄计算器
  1. 主页
  2. 在这一天
  3. 二月
  4. 16
  5. 立陶宛独立法案

历史上2月16日发生的事件

立陶宛独立法案
1918年2月, 16

立陶宛议会一致通过《独立法案》,宣布立陶宛为独立国家。

立陶宛议会于 1918 年 2 月 16 日签署了《恢复立陶宛独立法案》(立陶宛语:Lietuvos Valstybs atkrimo aktas)或 2 月 16 日法案,宣布恢复一个独立的立陶宛国家,受民主原则管辖,维尔纽斯为它的首都。该法案由理事会的所有 20 名代表签署,该理事会由 Jonas Basanaviius 担任主席。 2 月 16 日法案是一系列关于该问题的决议的结果,其中包括维尔纽斯会议发布的一项决议和 1 月 8 日法案。由于德意志帝国向议会施加压力以组建联盟,因此该法案的实施之路漫长而复杂。委员会不得不在驻扎在立陶宛的德国人与立陶宛人民的要求之间谨慎地进行调整。

宣布立陶宛重新建立独立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德国当局禁止出版该法案,该法案被非法分发和印刷。委员会的工作受到阻碍,德国人仍然控制着立陶宛。直到 1918 年秋天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情况才发生变化。 1918 年 11 月,立陶宛第一个内阁成立,立陶宛委员会获得了对立陶宛领土的控制权。独立的立陶宛虽然很快就要与独立战争作斗争,但它已成为现实。

简洁的法案是现代立陶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 1990 年以来存在的法律基础。该法案制定了立陶宛所有宪法过去和现在都遵循的基本宪法原则。该法案本身是立陶宛在 1990 年重新建立独立基础的关键因素。脱离苏联的立陶宛强调,它只是重新建立在世界大战之间存在的独立国家,该法案从未失去其法定权力。

立陶宛议会(立陶宛语:Lietuvos Taryba,德语:Litauischer Staatsrat,波兰语:Rada Litewska),1918 年 7 月 11 日之后,立陶宛国务委员会(立陶宛语:Lietuvos Valstybės Taryba)在 18 日至 18 日之间召开的维尔纽斯会议上召开。 1917 年 9 月 23 日。最初组成委员会的 20 名男子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和政治派别各不相同。该委员会被授予立陶宛人民的行政权力,并受托建立一个独立的立陶宛国家。 1918 年 2 月 16 日,理事会成员签署了《立陶宛独立法案》,宣布立陶宛为基于民主原则的独立国家。 2 月 16 日被庆祝为立陶宛的国家恢复日。尽管直到 1918 年秋天,该国仍有德国军队驻扎,该委员会仍设法宣布独立。到 1919 年春天,该委员会的规模几乎翻了一番。理事会继续努力,直到立陶宛制宪会议(立陶宛语:Steigiamasis Seimas)于 1920 年 5 月 15 日首次召开会议。

参考

  • 立陶宛议会
  • 立陶宛独立法案
  • 立陶宛

选择另一个日期

1918年发生的事件

  • 33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同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承认德国控制了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它还承认土耳其对阿尔达汉、卡尔斯和巴统的控制权。
  • 25月

    雪佛兰汽车公司

    通用汽车收购了特拉华州的雪佛兰汽车公司。
  • 246月

    蒙特利尔

    加拿大首个从蒙特利尔到多伦多的航空邮件服务。
  • 47月

    俄罗斯尼古拉二世

    布尔什维克杀死了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及其家人(儒略历日期)。
  • 911月

    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德国革命后退位,德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关于CalendarZ

CalendarZ

除了显示重要假期和活动的日期之外,Calendarz还可以让您轻松地查看到距离某日期的剩余时间以及其他详细信息。

我們的伙伴

WoWDeals:所有交易集中在一個地方

快速导航

  • 主页
  • 即将到来的假期
  • 宗教假期
  • 国家法定假期
  • 其他日期
  • 博客
  • 年龄计算器
  • 在这一天

© 2025Calendarz。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português   |   русский   |   العربية   |   简体中文